🎁💰 慎用外在獎賞
周育如老師在這集影片(連結在留言)提到一個觀念:
- 孩子在體會到內在樂趣之後,師長再給外在獎賞,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內在動機。
- 外在獎賞可以用在孩子還沒產生興趣的時候,當作誘因,讓孩子願意嘗試。但一旦開始感受到活動本身帶來的成就感或樂趣,就要撤掉外在獎賞,否則反而傷害好不容易建立的內在動機。
這個觀念其實社會學家十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,在管理界也逐漸採用(見留言 TED Talk 影片)。但在台灣的教育界,不論是公立學校還是補習班,甚至公共圖書館,還是普遍地使用外在獎賞。
使用外在獎賞,如果不小心,會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:小考聯合作弊只為集點換珍奶、段考謊報成績只為得到獎品、借書最多見報受表揚的小學生一年借閱記錄有上千本書…… 外在獎賞沒用好,塑造出的是「上下交相賊」的惡質文化。
最可悲的是,孩子心裡知道,大人只在意分數,不在意他們到底是不是真的學會了。
之前跟好友發牢騷,她好笑地問我,台灣教育界沒有在進修的嗎?外在獎賞造成的傷害更大,難道還沒有人知道?
要求老師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評估內在動機是否足夠,再客製激勵機制,確實是不切實際。至少從家裡好好把關吧。